2025.07.16 114學年度第1學期註冊須知 [教務處]
繼承訂有三七五租約之土地,遺產價值計算大有學問 [財務處]
2025.7.11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巡撫140周年學術研討會 [兩岸研究中心]
114年多元族群職涯服務 [前程規劃處]
勞動部「初次尋職青年穩定就業計畫」內容及填復就業期待問卷 [前程規劃處]
勞動部114年度「職場高手秘笈」勞動權益教育宣導手冊電子檔及「打工完全攻略」教材影片網址 [前程規劃處]
【校外工作坊】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興大學EMI教學資源中心教師全英語教學知能培訓課程」 [EMI教學資源中心]
2025上海大學MBA交換課程 [國際企業學系]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7月推行租稅教育及宣導內容 [財務處]
第三人生大學-強化體能健康促進學分學程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銘傳大學資訊應用與金融保險學系誠徵專案助理教授(含)以上教師1名(截止日期:114.08.31) [人力資源處]
升級校園新高度!台北校區電扶梯Coming Soon
【本刊訊】銘傳大學為解決師生長期以來層層樓梯的困擾,校方規劃於台北校區中央梯道興建電扶梯,工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開工。此舉不僅提升行動不便者的便利性,也將大幅改善學生在炎炎夏日上學體驗,打造更具關懷與舒適的學習環境。
規劃中的電扶梯將設置於台北校區中央大樓梯,串聯校門口與主要教學區,該處長年被師生戲稱為「銘傳天梯」。面對依山而建的陡坡梯道,不僅學生上下課往返吃力,對長者與行動不便者更是一大負擔。此次即將興建的電扶梯,就位於多達180階的「銘傳天梯」,完工後不僅成為全台大學校園中最高規格的電扶梯,也是銘傳邁向智慧友善校園的重要地標。
總務長閻建政指出,為提升台北校區師生上下山的便利性,學校早於2018年3月啟用5座無障礙景觀電梯,成功改善校內大樓間的垂直動線問題;2023年起更推出免費校內短程接駁車服務,於台北與桃園兩校區每日定時循環行駛,獲得師生一致好評。此次中央梯道電扶梯的興建,不僅是師生引頸期盼的實質改善,也展現銘傳持續優化學習環境、關懷全體師生的具體行動。
更重要的是,校方正盤點各大樓與教學棟間的垂直動線,逐步規劃建置更多校內電扶梯,結合原有五座無障礙電梯與接駁系統,未來將實現全校區免爬梯化,真正告別「樓梯大學」的時代。
李銓總校長表示:「打造一座具有人文關懷與科技便捷的友善校園,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這座電扶梯不僅是改善動線的設施,更象徵我們落實『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的教育理念,體現學校對每一位學生與教職員交通便利的重視。」
此外,電扶梯工程將結合太陽能光電技術,於設施上方建置太陽能發電遮棚,不僅具備遮陽避雨的實用功能,更能同步提供照明與電力,推動智慧綠能校園的發展。完工後,該設施預計將成為台北中山北路上最長的校園電扶梯,也為銘傳校園景觀再添新亮點。
【徵才資訊】萬芳醫院研究部徵事務員1名 [醫療資訊與管理學系]
三鶯線通車+市區公車計畫啟動 桃園校區交通全面升級!
【本刊訊】捷運三鶯線LB12「鶯桃福德站」預計將於2026年上半年正式通車,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生活圈交通利多再加一!未來三峽、鶯歌、樹林、土城、中永和等大台北地區師生,無須繞行桃園市區,即可直接從鶯桃福德站或台鐵鳳鳴站轉乘市公車,快速抵達校園,省時、省力又便利。
為配合捷運三鶯線通車,學校正與台北客運規劃市區公車路線,預計將串連「鶯桃福德站」及「鳳鳴火車站」,並直達銘傳桃園校區。公車路線將於通車時同步啟動,提供學生與教職員更順暢的通勤選擇,大幅縮短從北部各區前往桃園校區的通學時間。此公車路線預計納入T-PASS通勤月票體系,進一步降低通勤成本,打造時間與荷包雙重友善的就學交通。
銘傳桃園校區位於龜山區德明路,鄰近桃園與新北交界,捷運交通原已四通八達,周邊商圈、餐飲、便利店等生活機能完善,深受學生喜愛。隨著捷運與鐵路交通建設逐步完成,銜接雙北與桃園、中壢的通勤動線將更為順暢,未來更可接軌捷運土城線、桃園捷運綠線、機場捷運及台鐵主幹線,進一步提升轉乘效率,形塑更完整的生活通勤網。
李選士校長表示,銘傳大學持續朝智慧學習與友善校園目標邁進,桃園校區更是學校推動智慧健康、創新設計、觀光管理、人文教育與資電教學的重點基地。隨著捷運三鶯線與鳳鳴站交通節點成形,將進一步鞏固桃園校區在地發展基礎,打造結合學習、生活、交通與產業的理想校園環境。
AI菌叢診斷引領智慧醫療新未來 銘傳醫工系勇奪國際論文冠軍
【本刊訊】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參加台北醫學大學主辦的「2025國際口腔暨醫療科學創新創意研究競賽(牙裡思多得)」,以「牙周病口腔菌叢智慧診斷APP」主題,從來自台灣、日本、泰國與印尼等地團隊中,脫穎而出,勇奪國際論文組冠軍殊榮、獎金2萬元。
銘傳醫工系吳一凡老師指導,醫工四甲王博弘、醫工三甲林宜蓁2位學生與臨床牙科溫智傑牙醫師合作,組成「牙周菌智控隊」隊伍參賽,以口腔健康、牙周病風險評估及智慧醫療為主題,設計出一款「牙周病口腔菌叢智慧診斷APP」透過簡單易用的操作介面,讓臨床醫師及一般使用者能夠快速輸入口腔菌種數據,即時獲得牙周病風險評估結果。
團隊整合AI人工智慧技術與口腔微生物群落分析,探討牙周病患者與健康個體之間微生物組成的差異及咬合力的相關性,成功研發出以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模型為核心的口腔微生物AI評估系統,未來將透過精確的數據分析及臨床驗證,提高其牙周疾病風險預測模型。
目前研究發現牙周病患者的菌叢中Prevotella、Fusobacterium及Porphyromonas等病原菌顯著增加,且患者普遍表現出較低的咬合力及咬合面積,與牙周病指標(如牙齦出血、臨床附著喪失)呈現明顯負相關,為牙周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嶄新的研究視角。
吳一凡老師表示,這款APP具備直觀的使用者介面,能自動進行資料處理與驗證,提供即時且準確健康狀態預測,未來此項技術不僅能廣泛應用於口腔醫療診所,更能進一步推廣至大眾的日常口腔保健中,達成預防保健的目的,以改善全球口腔健康照護品質。此次研究亦感謝溫醫師於臨床資料與口腔專業上的協助,促使研究成果更臻完善。
此次競賽以「全人口腔健康醫療」為主題,旨在回應未來人口結構變遷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促進數位科技、模擬訓練、臨床研發、減碳技術與長照發展於口腔科學之應用。其中,「國際口腔科學研究論文競賽」根據實際研究成果,彙整成英文論文參加競賽,激發創新潛力,推動口腔醫療科技及服務的創新發展,造福社會大眾。
銘傳大學取消「服務學習」畢業門檻 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實踐社會責任
【本刊訊】為配合教育政策調整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銘傳大學修訂「服務學習實施辦法」,自114學年度起正式取消「服務學習」作為畢業門檻,並溯及既往所有在校生適用。
銘傳大學長期重視學生品格教育與社會實踐,自97學年起開始推動「服務學習」,培育學生具有服務情操與社會責任感,學習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落實專業知識與社區服務經驗之整合,進而實踐「誠樸敬毅」校訓。
此次修訂,配合教育部廢止《教育部鼓勵技專校院開設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要點》及「臺教技通字第1132300661號」函令,說明勞作教育及服務學習課程(活動)之實施規範,由前程規劃處經研議後提案終止大學部學生服務學習畢業門檻,修改「銘傳大學學生畢業資格檢定實施辦法」第一、二及七條條文內容。業經1/6行政會議、5/8教務會議及6/2校務會議審議通過,6/6報送教育部審核後,6/11教育部核可在案,學則及實施辦法已更新在教務處中英文網頁之相關法規。
銘傳大學前程規劃處王智立處長表示,雖然「服務學習」不再列為畢業門檻的必要條件,相關課程與活動將持續開設,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各類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只要在校期間完成16小時服務學習者,將可認列校定十項基本能力「道德力」認證,讓學生根據興趣與專長進行服務學習,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發揮正向影響力。
王處長強調,學校將持續結合大學社會責任(USR)、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推動跨域合作與社區參與,讓學生能在自主參與中累積實務經驗,拓展國際視野,培育具備全人素養與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人才。未來也將持續秉持「人之兒女、己之兒女」的辦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規劃服務學習與實踐,從而培養更深層次的社會關懷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