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青年視野下的理想校園 銘傳打造前瞻未來大學
【本刊訊】致力於教育創新、智慧轉型和永續戰略的銘傳大學,2024年將發布與認證首份《永續報告書》,並展現後發先至的宏觀視野。除環境永續、社會共融、學校治理等一般績效成就,銘傳更著墨於「以多元夥伴關係建置無國界大學」、「以高品質教育落實普惠學習」及「以責任氣候行動賦能生物多樣性」三大領域,展現全球教育永續發展目標及履行生態保育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銘傳大學全球教育系統李銓總校長表示,2024年銘傳擴編永續發展處並升格為校級單位,即宣誓將健全大學治理、發揮社會影響、落實環境永續及支持綠色經濟四個面向,連接校務發展及高教深耕計畫,具體在校園中落實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啟動永續與AI智慧整合之雙軸轉型系列課程,開創大學永續的典範轉移。
永續長盧陽正教授說明,在智慧與永續的雙軸轉型過程中,銘傳大學除遵循《蒙特婁協議》致力於減少對臭氧層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及以智慧節能減碳專案賦能氣候行動,標示銘傳大學對環境責任的承擔。同時,依循最新GRI、SASB、TCFD與IFRS S1/S2等國際標準,編制並認證的《永續報告書》,將成為學校永續發展的具體指南。
此外,為應對數位化轉型挑戰,銘傳大學融合永續發展與人工智能技術,啟動永續與AI數位整合之雙軸轉型系列課程,幫助銘傳學子掌握前沿科技,強化綠色永續就業能力,並將其應用於實際的永續發展項目,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多重正向效益。
面對全球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經濟轉型的變革風潮,永續人才的需求大增且綠領前景優沃。銘傳大學身為連接教育及職場橋梁的角色,除培養學生永續素養外,更要強化學生綠色轉型等永續就業本職學能,讓銘傳學生具備將永續素養轉換成終身學習之能力,對齊永續實踐教育,打造前瞻未來。
銘傳商設系《沽紙》奪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
【本刊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之一、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 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 2024)」成績揭曉,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畢業作品《沽紙》摘下紅點獎(Red Dot: Winner)殊榮,這是繼奪下「2024金點新秀設計獎」傳達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大獎後,再獲國際級頂尖設計獎項,肯定銘傳設計學院學生的創新實力與藝術表現力。
由銘傳商設系王瓊芬、方菁容老師共同指導,邱美妤、林紜亦、李郁馨、簡鈺玲等4位學生的畢業作品《沽紙》,是一套紀錄台灣傳統糊紙工藝的圖文書,讓讀者藉由閱讀和互動體驗了解糊紙。名稱取自「糊紙」的台語發音「KÔO-TSUÁ」,以文化紀錄專輯書製作,介紹台灣宗教祭祀的傳統手作工藝技術,讓年輕世代認識傳統手工藝文化。
每一件糊紙工藝品都是工匠們用心製作的藝術品,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環,因此整個作品圍繞在了傳統糊紙工藝中代表性的紙材,將古老的製紙技術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創造出一系列既具有美學價值又兼具實用性的紙製品,包括裝飾用紙、燈籠宣紙等,讓讀者能透過視覺和觸覺來更深入了解這項工藝。設計團隊採用可再生材料,並通過巧妙的工藝設計,賦予紙張新的生命和現代意義,呈現台灣傳統婚喪喜慶的習俗,傳遞文化的溫暖與豐富。
紅點設計獎評審委員會對《沽紙》高度評價,源於其獨特的創意和對材料的創新應用。作品不僅傳達了設計師對傳統工藝的深厚情感,還成功地將環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為紙張這一普通材料賦予了全新的價值和意義。這不僅是一次設計上的創新,更是一個文化與環保的對話平台。
馬來西亞校友會舉辦銘傳之夜 銘馬人齊聚吉隆坡共迎未來
【本刊訊】銘傳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8/3在吉隆坡隆重舉辦一年一度「銘傳之夜」活動。本次活動以「未來的約定:銘馬人,齊步邁向十五」為主題,吸引眾多校友及嘉賓參與,場面盛況空前。活動當天,馬來西亞僑領踴躍出席,台灣校友總會及各分會會長共37人參與、銘傳大學各院院長及師長共10人也親臨現場,與在地校友們共襄盛舉。這次盛會不僅展現銘傳人凝聚力,更加深了校友之間的情誼。
銘傳大學副校長李藍瑜代表李銓總校長,沈佩蒂校長、李選士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工生,在活動中致詞。李副校長表達母校對校友們的深切祝福和感謝之情,並致贈馬來西亞校友會感謝牌及校旗,象徵著母校對校友們的支持與鼓勵。馬來西亞校友會會長彭穗儀表示,銘傳之夜不僅是校友們重聚的時刻,更是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台。透過這次活動,校友們能夠分享彼此的成功經驗,並共同探討未來發展的方向,進一步加強校友之間的合作與互助。
李藍瑜副校長也捎來銘傳傳播學院在吉隆坡設立碩士專班一案,已獲准通過的好消息。李副校長表示,傳播專班的設立,不僅為當地學子提供更多的教育選擇,也加強銘傳大學與馬來西亞的教育合作與文化交流,為大馬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銘傳之夜」活動還安排豐富節目和互動環節,校友們在輕鬆愉快氛圍中,共同回憶在母校美好時光。銘傳校友總會張綺珊理事長表示,藉由此次活動,不僅加強校友間的聯繫,還進一步提升了銘傳大學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位在全球各地的校友會組織,也將秉持「誠、樸、敬、毅」的校訓精神,為全球校友提供更多支持與服務,歡迎全球銘傳人以加入校友會。
銘傳大學投入千萬經費 攜手華碩打造生成式AI校園
【本刊訊】迎接AI黃金世代,銘傳大學7/30舉辦「銘傳✕華碩 AI世代人才培育發表會」,宣布將生成式AI及算力視為打造未來大學的核心智能,投入千萬與華碩合作,建置搭載NVIDIA顯示卡的電腦,整體提升AI算力。協助學生結合生成式AI人工智慧與專業,應用於實際案例與產業結合,包括傳播、設計、觀光、語文、管理、法律、資訊、健康、社會科學、金融和行銷,為產業界培育所需的AI人才,達到學用合一的教育目標。
銘傳全球教育系統李銓總校長表示,銘傳大學自 111 學年度全面啟動資訊課程改革計畫,將「AI概論」及「Python程式設計」訂為大一必修課程,培育學生程式設計能力及專業融入AI,軟硬兼具,打造 AI 世代的黃金人才。將AI的力量帶入教學與研究領域,展現讓專業變得更強盛的AI+策略,銘傳大學正以超越傳統的抱負,藉由AI重新調整銘傳的發展方向。
華碩聯合科技資深業務副總經理楊長明表示,銘傳大學次世代多媒體教室,具備強大運算能力和穩定的工作環境,無論是3D圖形繪製或是高解析度應用,都能流暢運行,大幅提升師生的學習成效,與銘傳一起推動AI人才培育。
銘傳研究發展處黃博俊處長報告時指出,銘傳以打造AI智慧校園為目標,每年持續投入千萬購置相關設備以支持AI校務發展,並透過AI課程與跨域專業整合,各院系共同實踐AI與專業結合,強化AI科技應用於各院系,厚實產研能量。
此次多媒體教室的升級,不僅資訊學院受惠,人文社會領域的銘傳學子也同蒙其利。資訊學院李開暉院長提到,銘傳AI教育採取因材施教,自編及研發適合校內學生的AI教材,同時結合應用導向,由各院系參與教材編撰,將各學院所需的AI知識和技能融入課程,並將現有課程與AI結合,讓AI教育兼具理論和應用。傳播學院陳柏宇院長表示,學院正發展「全媒體基地」與「AI傳播」虛實整合為亮點,規劃出三個面向:「多媒體影音+AI內容產製」、「社群傳播+AI大數據」,以及「廣告策略與創意+AI行銷科技」,將會融入在所屬的四個學系相關課程中。
此外,各學院也在教導學生如何與AI進行對話,製作出具有創意且富有意義的視覺內容。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應用中國文學系游秀雲主任也提到,院系上有大量的課程是需要訓練學生寫作,從兩年前開始有許多課程導入AI的訓練,無論是在文學寫作、教材寫作、語言訓練等,教導學生如何搜集資料、構思、精準的下指令,以掌握如何使用AI深度思考、專業取材。
銘傳大學表示,現在是一個「AI+專業」的時代,如何應用AI在專業領域上,將是決定未來人才培育的方向。銘傳大學正逐步營造生成式AI校園,幫助師生在教學中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國際視野。通過生成式AI校園計畫,掌握新穎技術,提升競爭力,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銘傳大學通過47件 全國私校第二
【本刊訊】為落實教學創新、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教育部自107年度起推動實施「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7/16公布113年度計畫審查結果,銘傳大學通過47件,較去年增加6件,全國私校排名第2、綜合大學排名第4,總獎助金額則為$12,893,995元。其中,資訊工程系王豐緒和徐熊健兩位教授,持續獲得這項計畫獎助,今年已連續第7年獲獎助。
依據教務處統計,113年度本校11個學院均有計畫獲獎助,件數最多學院為管理學院9件,設計學院8件、教育暨應用語文學院6件、社會科學院5件;以學系統計最多為:餐旅系及心理系各4件。獲補助教師中,除連續七年獲補助的王豐緒和徐熊健外,商設系方菁容和余淑吟、廣銷系余淑芬、電通系周智倫、國企系孫梅瑞及統資系蔡桂宏等六位教師,在七年內獲得六年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表現同樣令人驚豔。銘傳大學遲文麗教務長表示,本校自107至113年度共有118位教師經審查獲准參與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13年度則有16位教師為首次參與,顯示銘傳教師在高教深耕計畫資源挹注下,養成學術研究的豐沛能量,積極投入教學實踐研究。
遲文麗教務長表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與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合,促使學校以校務發展為主體,將資源投注於教學現場,兩者相輔相成,本校在課程重構計畫基礎下,擴展執行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建立教學發展教師社群,建構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品質和學生學習成效,落實學校辦學任務。
第33屆時報金犢獎 銘傳大學奪33獎項及產學合作貢獻獎
【本刊訊】被譽為華人青年創意奧斯卡,旺旺中時集團主辦的「第33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7/10在新北市政府大禮堂舉行頒獎典禮,銘傳大學奪得全球大獎3座金獎、1座銅獎,台灣賽區2件第一、6件第二、8件第三、13件優勝,共抱回33個獎項,並榮獲2024產學合作貢獻學校大獎,由商業設計學系余淑吟主任代表領獎,成績豐碩!
商設系奪得「台南學甲慈濟宮創作獎」全球金獎及台灣賽區第一名(圖/時報金犢獎)由銘傳商設系余淑吟老師指導,商設系何宜珈、張巧忻、白嬿伶、翁瑄辰《運籤手扶梯》作品及商設系邱昱瑄、吳怡樺、洪韋茹、姜偉綸《身歷其境般的臨場感》作品,分別奪得「台南學甲慈濟宮創作獎」、「2024 MSI微星創作獎」全球金獎及台灣賽區第一名,商設系林子愛的作品《照亮元氣每一刻》則奪「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形象廣告設計獎」全球金獎及台灣賽區第二名。
商設系奪「太陽星全效克菲爾益生菌形象廣告設計獎」全球金獎及台灣賽區第二名(圖/時報金犢獎)由銘傳數媒系章耀勳老師指導,數媒系蔡宜芳、梁濬傑、魏詩羽、林宜家、陳寯熠作品《蒙娜麗莎的秘密》亦奪得「森田藥粧產品短影片設計獎」全球銅獎及台灣賽區第二名。
商設系奪「2024 MSI微星創作獎」全球金獎及台灣賽區第一名(圖/時報金犢獎)此次,商設系由余淑吟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一舉囊括3座全球金獎,台灣賽區2件第一、2件第二、4件第三及7件優勝;由商設系林忠毅、方菁容老師分別指導的學生作品,亦獲得2件第二、1件第三、4件優勝,系上共抱回25個獎項,成績最亮眼。
另,由傳播學院陳柏宇、蔡奇睿、楊忠勳、陳譽尹等老師指導,廣告暨策略行銷學系、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廣播電視學系學生作品,也獲得3件台灣賽區第三、2件優勝,傳播學院共獲得5個獎項。數媒系何昱達老師指導的學生作品,1件獲得第二名,系上亦獲得3個獎項。
本屆競賽主題「我的AI聽我的」,收件總數達10萬4千多件,參與人數達73萬多人,刷新歷年紀錄,僅有約20%作品入圍決審;其中,銘傳大學共有223件作品入圍,來自設計學院、傳播學院及觀光學院學生,涵蓋企業品牌形象廣告設計、產品短影片設計、公益廣告設計、行銷企劃案創作、品牌傳播廣告設計、品牌設計、AI創作、城市旅遊形象設計等,技術類美術設計、AIGC數字藝術、攝影攝像、文案對白、剪輯等,以及跨境類,展現銘傳學子的無限創意。
銘傳資工系PUPC程式競賽3金2銀2銅 全國私立大學稱冠
【本刊訊】銘傳大學資訊工程學系7/10參加第14屆全國私立大專校院程式競賽(Priva te University Programming Contest,PUPC 2024),歷經4小時的鏖戰,搶下3金(MCU_NL、MCU_AJW、MCU_Bullinv)、2銀(MCU_Panda、MCU_WCT)和2銅(MCU_Meowmeow、MCU_MIAO)等7面獎牌,成績位列全國私立大學第一,選手們的表現相當亮眼。
PCPU是全國私立大學最重要的程式競賽,不但是全國私立大學各校程式設計好手同堂較勁的場合,也是為即將舉辦的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ICPC)區域賽遴選參賽隊伍的重要時刻。2024年共有70餘隊參賽,銘傳資工系共派出11隊參賽,在該系歐占和、李開暉教授指導下,成績斐然。獲金牌獎的MCU_NL(隊員:鄭晉佳、劉秉傑、鄧睿成)和MCU_AJW(隊員:王大為、王威皓、簡邑豪)更是名列此次競賽的第一名和第三名,改寫銘傳資工系新猷,同時將代表銘傳參加國際大學生程式競賽區域賽,繼續為校爭光。
獲獎的鄭晉佳同學表示,很榮幸能獲得程式競賽第一名,謝謝教授們每週帶領訓練,也希望未來同學和學弟妹能更加努力,往更遠大的目標邁進!劉秉傑同學則興奮地說,感謝謝育平教授及李遠坤教授辛苦建立的競程系隊,提供同學優質的學習環境,才能在此次比賽獲得如此亮麗的成績。得到第三名的王大為同學則說,很高興在大學學習競程的第四年,一次湊齊當初設定的畢業目標,諸如ICPC銅獎、CPE 7題、PUPC第三名等榮譽,感謝一路以隊友和教練們的支持。今年才大一的王威皓同學分享,大一就有機會參加 PUPC 並獲得金獎全國第三,對我來說簡直像做夢。由衷感謝同組的大為學長的悉心指導,希望未來三年,也能像學長一樣,帶領學弟妹取得好成績
資訊學院李開暉院長表示,資工系隊十年默默耕耘,創立系隊的李遠坤老師曾立下很多階段性目標,最大的願望是成為私校最強資工系。這個目標在ICPC、NCPC中,已多次稱霸私校達成目標,但是在PUPC這個契合度最高的「全國私立大學程式設計競賽」,卻苦等了十年,終於將最後一塊拼圖拼上,完成遠坤老師的夢想。感謝學校的支持,讓資工系十年磨一劍,不但讓銘傳資工系在全國私立大學打響名號,也提升資工系學生的學習風氣,開創銘傳資工人的就業康莊大道,在少子化的招生環境中,成為一個極為獨特的亮點。
銘傳品設系《Hilo視障購物輔助器》摘德國紅點設計概念大獎
【本刊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之一、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概念大獎(Red Dot Award: Design Concept),公布2024得獎名單,銘傳大學商品設計學系《Hilo視障購物輔助器》奪下紅點獎(Red Dot: Winner)。
由銘傳品設系駱信昌老師指導,蔡慧妏、連苡彣2位同學的畢業作品《Hilo視障購物輔助器》是一款專為視障人士所設計的購物推車,透過共享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為視障者提供全面支援。在充斥視覺訊息的環境中,視覺感知無法發揮正常功能者,因缺乏賣場的環境資訊,使得視障人士在購物的過程中充滿了困擾與未知的恐懼。
為了改善視障者購物的流暢度及其購物經驗,使視障者能夠有更友善的購物體感,輔助器配載有距離感測器及觸覺導航功能,可以加裝在任何的手推車上,讓不同的購物場所皆能兼容,降低使用場域的限制,改善視障者選購與辨識的問題,並幫助視障者了解周圍環境,提升視障者的購物體驗,使得購物和日常任務變得更加簡單。
駱信昌老師表示,學生團隊導入「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理念,以「貼心生活」為範圍,意識到視障者的需求,設計出蘊含創意想法、功能和美學加值的健康照護商品,該作品亦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2023年ICARE身心障礙與高齡者輔具產品通用設計競賽」獲得佳作肯定,未來可將其創新設計的概念得以實現並產品化,有助於改善視障者的生活,塑造友善社會氛圍。
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 銘傳境外學生表現出色
【本刊訊】113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經國科會核定,銘傳大學學生展現充沛研究能量,通過152件計畫案,名列全國第四、私校綜合大學第一,也是銘傳自103年後連續第11年衝破百件大關。其中,17位獲核定計畫的同學分別為來自日本、越南及香港等地的國際學生,佔核定總件數的一成。國際學生與台灣生一同研究,是國際教育的最佳體現,讓你不必出國就能體驗國際化教育,走進銘傳如同走進世界。
銘傳大學表示,境外學位生人數在全國大學排名第二的銘傳大學,不僅倡導台灣學生自主學習、投入專題研究,更鼓勵國際學生突破框架、挑戰自我。依據國科會公告核定資料,113年度銘傳大學計有17位國際學生通過計畫核定,佔核定總數152件的11.18%。來自越南、目前就讀銘傳國貿學程的Karlie (Hoang Thu Thuy)以感知組織多元對Z世代工作投入之影響為題,探討Z世代加入勞動市場後,對於組織多樣性、冒名頂替現象和組織內嵌性的認知。Karlie同學表示,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夠對人力資源管理做出實質貢獻,幫助企業吸引及留住年輕人才。
另一位來自日本、就讀銘傳外交學程的井澤実咲同學,則以外國學生的角度,探討台灣和日本對EMI教學策略的異同。目前返日過暑假的井澤同學,在獲知計畫通告核定後十分開心,她跨海表示,國際化程度相當高的銘傳大學,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簡稱EMI)課程十分多元,且能有效提升學生掌握英文運用的技能。在這次的專題計畫中,將探討EMI教師如何使母語及英語編寫教材,以提供文化、教育和環境等議題資訊。
近年,銘傳大學致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風氣,倡導學生參與學術研究,積極推動參與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109-113年度通過件數皆僅次於台大、成大等校,名列全國第四,成效令人讚嘆。本年度通過核定的銘傳學生專題研究計畫,除生成式AI、居家安全監控、工程技術及半導體等資訊學門持續成長,以商管為基礎的人文及社會科學類表現依舊不俗,其中不乏落實ESG永續精神所提出的研究計畫,展現銘傳學子關注資訊發展、關懷環境永續的全人教育精神。
113年度銘傳外籍生通過國科大專學生計畫一覽表銘傳大學152件大專生研究計畫通過國科會補助 蟬聯私校綜合大學第一
【本刊訊】113年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劃經國科會核定,銘傳大學學生展現充沛研究能量,通過152件計畫案,名列全國第四、私校綜合大學第一,也是銘傳自103年後連續第11年衝破百件大關。其中,112學年度成立的人工智慧應用學系就通過8件,以實蹟跟上台灣AI產業的發展熱潮。
近年,銘傳大學致力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風氣,倡導學生參與學術研究,積極推動參與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109-113年度通過件數皆僅次於台大、成大等校,名列全國第四,成效令人讚嘆。本年度通過核定的銘傳學生專題研究計劃涵蓋範圍甚廣,除生成式AI、居家安全監控、工程技術及半導體等資訊學門持續成長,以商管為基礎的人文及社會科學類表現依舊不俗,其中不乏落實ESG永續精神所提出的研究計劃,展現銘傳學子關注資訊發展、關懷環境永續的全人教育精神。
依據高教深耕辦公室的統計,本校在113年度獲國科會補助獎勵的152件計畫案中,件數最多的前5個學院為:管理學院46件、資訊學院29件、設計學院25件、觀光學院15件、國際學院9件。以學系區分前10名為:企管系12件、會計系11件、財金系10件、國企系10件、品設系9件、人智系8件、商設系8件、資管系7件、電通系6件、觀光系6件。
銘傳獲高教深耕113年經費補助7770萬 浥注校務發展好luckly
【本刊訊】教育部6/21公布高教深耕計畫第二期第一階段、113年補助結果,銘傳大學獲補助計畫經費$ 77,717,891元,較112年增加10餘萬元。其中觀光學院之「龜旅價值共創」USR計畫續獲補助$2,750,000元、國際專章續獲$8,00,000元補助,讓本校賡續推動落實第二期的計畫執行成效。
李選士校長表示,本校第二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以「創新教學、學用合一」為主旨,本著SDGs、人本思維與前瞻科技的融合,持續透過教學創新精進、善盡社會責任、產學合作連結、與提升高教公共性等四個面向協同合作,輔以校務研究、國際專章與資安等行政支持,讓銘傳教育具備足夠的產業知能與資源。
高教深耕辦公室表示,經過第一期的補助經費支持下,本校藉由創新教學與策略,已在四大面向中獲得落實。例如透過結合校務資訊系統與UCAN平臺,掌握學生能力培養情形,獲教育部青年署肯定,成為全國「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北區召集學校,協助區域學校推動職涯輔導機制。此外,為提升學生媒體識讀知能,本校特別強化媒體素養教育,績效則獲教育部肯定,成為「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發展計畫」的主導學校與北區資源中心學校;配合108課綱,本校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主軸,推動素養能力為設計導向的招生評量尺規之規劃及應用,連續獲教育部補助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是全國最高額補助大學,持續協助夥伴學校建立招生評量制度。遠見雜誌2023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結果,銘傳名列最佳大學人文社科大學類全國第七;在國際學生數比中,銘傳則排名全國第五名。
依據教育部公佈的「113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核定經費」,獲7,770萬補助的銘傳大學,名列一般大學類第30位。在優久聯盟學校排序中,雖不及以理工為優勢的中原、逢甲、元智等大學,但優於世新、文化、大同等校,亦優於多所國立大學。高教深耕辦公室表示,在第二期113年補助款浥注下,銘傳將藉由創新教學與策略,整合學校資源,聚焦優勢重點,再塑學校特色。112國科會大專生研究創作獎 銘傳大學4件獲獎
【本刊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為獎勵研究成果優良學生,6/27公布「112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得獎名單,銘傳大學共計有4件計畫獲得,由企業管理學系獲得2件、觀光事業學系及餐旅管理學系各有1件。
獲獎學生、計畫名稱及指導老師:企管系學生陳鈺涵《送禮,卻不見你?以推拉繫住力模型觀點探討消費者使用線上送禮轉換意圖之研究》由謝佳宏老師指導;企管系張詠婷《當謙遜遇見自戀:探討謙遜領導「為何」以及「如何」引發追隨者的不文明行為》陳淑貞老師指導;觀光系于佩辰《舉頭三尺有神明-「壽山巖觀音寺」文化旅遊實境解謎遊戲設計與應用》林青蓉老師指導;餐旅系歐蕙瑜《剩食行為之因素探討—以臺灣消費者為例》高馥君老師指導。
國科會為提早培育儲備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之優秀研究人才,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執行研究計畫,接受研究訓練,體驗研究活動、學習研究方法,並加強實驗、實作之能力。研究期間每月補助經費,執行期滿後提交研究成果報告,並經審查後評定為成績優良而有創意者,頒發研究創作獎,每年僅有200名,獲獎學生由國科會頒發獎金新台幣2萬元及獎狀一紙,並頒發獎牌一座予其指導教授,以資表揚。
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大贏家
【本刊訊】為增進青年學子對環保議題的關注,工商時報、開拓環保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我年輕、我環保《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大專環保短影片徵選競賽」,6/20在台北凱達飯店舉行頒獎典禮,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學生作品,一舉奪得金質獎、銀質獎、2件紫青優質獎、3件佳作,並榮獲最佳推動績優學校,由傳播學院陳柏宇院長代表領獎,成為最大贏家!
廣電三甲黎克鴻、吳宜庭、翁秀琴、廣電四甲李榮輝、國際傳播二陳德明等6位學生共同完成拍攝的《Neverland》奪下金質獎。影片利用一個虛構的世界觀,呈現未來世界的人們,都必須仰賴過濾系統才能存活,對過去那個存在著「美麗國度」的懷念與渴望。希望透過影片讓大家更加關注環境保育,同時也希望能夠喚起大家愛護自然的意識。
新傳三甲詹于萱、周佳融、章薰勻、鍾俊傑、廣銷三甲呂懿庭、黃資捷等6位學生拍攝的《拯救世界的墜後一擊》獲得銀質獎。影片透過食材慢動作墜落的畫面,吸引觀眾的目光,並在其中穿插句子來最快速且簡單的宣傳蛋糕品牌的特色。呈現出嚴選對環境友善的食材重要性,透過層層手工烘焙製作而成的濃厚紮實蛋糕體,即便墜地也仍堅固不散。
新聞三甲林昱劭、康皓喆、施黎芸、新傳三甲陳意、余承諺、余凱葳《環保生死鬥》,新傳三甲趙于媗、周家嬿、紀冠宇、林芳羽《守護蔚藍的遠雄》,分別針對淨零碳排綠生活、海洋永續發展「共樂、共育、共生」主題製作的影片,獲得紫青優質獎。
另有3部影片獲得佳作:《綠境》新傳三甲汪亮吟、廣電三甲李盈、廣銷三甲曹瀞方;《吃蛋糕的理由》廣電三甲何雅晴、林佩怡、林俊濠、葉廷忻;《碧海Blue Sea》廣電三甲林佩儀、楊展熊、劉國揚、陳學仁、劉睿翊、王諾霖。
該競賽以企業策略單命題模式,以各企業永續作為案例啟發,徵求具創意之短片,透過青年創意將環保、ESG相關議題以影片呈現,實現「產業出題 學生作題」的活動宗旨。此次比賽共有23個學院及9家企業熱烈參與,共計236隊2124位師生組成影音團隊報名參加,所有參賽影片經過資格審、初審後,評選出50部決選入圍名單,再由決審團選出金、銀、銅、紫青優質獎、佳作獎及網路人氣等獎項。
銘傳一週NO.1202 新聞提要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 暑假 / 銘傳校園焦點
永續議題大調查 資訊安全最受銘傳師生關注由銘傳永續發展處執行的「永續重大主題與利益關係人關注程度意見調查」結果出爐。在30項永續發展議題中,「學校是否適時揭露資訊安全之永續資訊」最受到銘傳師生的關切,永續處將統整年度重大主題並界定衝擊範圍,做為永續報告書的主軸內容…
本期(6/24-7/31)新聞焦點 #
永續議題大調查 資訊安全最受銘傳師生關注
【本刊訊】你今天永續了嗎?由銘傳大學永續發展處執行的「銘傳大學永續重大主題與利益關係人關注程度意見調查」結果出爐。在30項永續發展議題中,「學校是否適時揭露資訊安全之永續資訊」最受到銘傳師生的關切,其次則為「安全校園」與「學習輔導」。永續處將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統整年度重大主題並界定衝擊範圍,做為永續報告書的主軸內容,將銘傳師生所關心的議題呈現於報告書中。
銘傳大學自110年9月於校務發展委員會下設永續發展中心,112年4月調整提升為校級單位,113年5月擴編為永續發展處,銘傳永續長盧陽正教授表示,此一調整代表銘傳正式將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擴展至大學永續發展戰略,讓銘傳成為融合永續經濟、環境社會治理之高等永續教育發展的創新者與實踐者,邁向智慧與永續的雙軸轉型。
盧陽正進一步說明,永續發展處之宗旨包括健全大學治理、發揮社會影響、落實環境永續以及支持綠色經濟四個面向。透過研究創造、教育深耕、組織治理與社會實踐等方式,連接本校中長程校務發展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具體在校園中落實SDGs永續發展目標,開創大學永續的典範轉移。
本次進行的「永續重大主題與利益關係人關注程度意見調查」,為永續報告書編製流程的一項關鍵項目,希望透過問卷方式,了解各方互動關係人所關注的永續重大議題與對校務運作之意見,做為永續報告書議題界定的依據。
盧陽正永續長表示,每年定期發布永續報告書,內容揭露學校前一年度之運行情況,及實踐永續大學之行動與成果。不僅能讓校內外互動關係人,更了解銘傳的校務治理與永續實踐績效,同時資訊的公開有助於自我轉型升級與提升外部監督之信任度。
為使銘傳師生能在校園中落實永續議題,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低碳生活習慣並逐步邁向碳中和,永續發展處規劃於113學年度舉辦「永續校園競賽」,鼓勵全校師生腦力激盪,以校園為場域,就節能減碳、生態環境、氣候變遷、健康福祉、教育品質等議題腦力激盪共同發想,一起為營造美好創新的永續校園而努力。
銘傳一週NO.1201 新聞提要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第十八週 / 銘傳校園焦點
多元招生策略 吸引全球近千名境外生報名應對少子化帶來的挑戰,銘傳大學以多元化招生策略和優越的國際教育環境,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報名就讀。截至今年5月,境外生申請人數已達984位,反應相當熱烈。目前銘傳境外學位生人數達2024人,相當於每四位同學就有一位是外籍生!
本期(6/17-6/23)新聞焦點 #
崇越行銷大賞 銘傳傳播學院驚豔四座奪四大獎
【本刊訊】由台灣管理學會主辦、崇越科技委辦,盛享臺灣行銷學界奧斯卡美譽的TSC崇越行銷大賞,6/14舉行第九屆頒獎典禮,銘傳大學傳播學院一舉拿下金鑽、金質、銀質及人氣獎等4個獎項,成為典禮上被唱名最多次, 驚豔四座的學府。
第九屆崇越行銷大賞共有來自55個不同的學校及單位、191部作品報名參賽,以30秒短影音影片,介紹集團產品或服務場所等行銷標的。由新傳系趙于媗、周家嬿、紀冠宇同學創作,莊東燐老師指導的「信義運動中心—民眾的好厝邊!」(點擊可連結至YT影片)。透過活潑的場景轉換,介紹運動中心的設備,明確清晰傳達民眾好厝邊的形象,成功吸引評審團目光,贏得最高榮耀的金鑽獎。獲得金質及銀質獎團隊,不約而同選擇Blue Fish Bar為行銷標的。廣電系元鎔、新傳系翁婕瑜、鍾蕙珊、黎子箐四人創作,莊東燐老師指導的作品「輕享海鮮,質感輕食」,順暢呈現餐點製作流程,讓人看著影片都不禁流下口水。「暢享悠閒時光」由廣銷系陳湧文、買于宸、林欣霓、黃婉婷、何咏欣等人創作,蔡奇睿老師指導。主角品嚐美食的現場收音到位,甚稱完美到味。另,獲得人氣獎第4名的作品,則由廣電系吳鉑增等五位同學所創作。(影片由作者上傳,如連結失效請見諒)
廣銷系莊東燐老師表示,如何以短短30秒的影片向消費者凸顯產品、服務及品牌形象之優點,從而達到告知、引起興趣、進而產生購買行為的目的,對創作者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很高興傳播學院同學在這次崇越行銷大賞贏得佳績,展現銘傳傳院在短影音教學上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管理學會前理事長、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日前獲賴清德總統延攬出任經濟部長,成為台灣第一個企業集團CEO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的出線,不僅讓「崇越」成為台灣人熱搜關鍵字,也讓崇越行銷大賞、崇越論文大賞等競賽,更受關注。
銘傳大學AI資訊學科獲青睞 全面發展智慧校園
【本刊訊】大學申請入學6/13公告分發結果,AI及半導體產業的熱潮也燒進大學校園。擁有資管、資工、人智、電通及電子五系的銘傳大學資訊學院,今年加入半導體應用學士學位學程後,如虎添翼,讓銘傳資訊教學領域版圖更加完整,也展現在招生成效上。113學年度招生名額使用率為全校之冠,達93.14%,其中人智系、資工系、電通系三系滿招零缺額。
面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的大人物興起與大學國際競爭,銘傳大學以打造AI智慧校園為目標,透過AI課程與跨域專業整合,各院系共同實踐AI與專業的結合,強化AI科技應用於各院系之專業,並將AI軟體機器人以各種形式遍佈在銘傳各校區;讓人工智慧成為銘傳人的日常。
近年,在各大設計競賽表現亮眼的設計學院,也吸引準大學新鮮人的眼球,全院招生使用率也超過八成。其中因應台灣天然災害頻仍,已成為顯學的都市防減災管理,讓都防系僅差1人就能連二年滿招;重視學生創意發想,以互動式多媒體、動畫影視、數位遊戲為教學主軸的數媒系,缺額率也僅6%;鼓勵國際移地教學及重視實構築的建築系,招生使用率也達九成水準。此外,連續六年上榜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社會科學領域「旅遊休閒管理」學科世界排名的觀光學院,整體招生使用率達82%,展現台灣觀光專業領域大學的優勢。
銘傳大學表示,面對少子女化衝擊高教結構環境,銘傳除延續無銘不成商的美名,持續為國家培育商管人才,更積極發展資訊、觀光及設計等教育領域,透過不斷翻新優化資源設備,讓銘傳學子不僅「有用」更有「價值」。
銘傳大學多元招生策略 吸引全球近千名境外生報名
【本刊訊】應對少子化帶來的挑戰,銘傳大學以多元化招生策略和優越的國際教育環境,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報名就讀。截至今年5月,境外生申請人數已達984位,反應相當熱烈。目前銘傳大學境外學位生人數達2024人,在全國大學中排名第二。全校外籍生人數達4574人,相當於每四位同學就有一位是外籍生。這不僅吸引國際學生,也吸引許多本地學生選擇銘傳大學就讀,因為他們看中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學習的獨特機會,不必出國就能享受國外求學環境。
銘傳大學國際副校長李藍瑜表示,銘傳的國際教育不僅是英語授課,更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們能夠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學習成長,這是吸引國內外學生的關鍵因素之一。自2001年銘傳大學成立全英語授課的國際學院以來,便積極推動國際化教育,並於2010年通過美國高等教育評審會(MSCHE)認證,成為亞洲第一所獲此殊榮的大學。李藍瑜說,這意味著銘傳大學的學分獲得美國教育體系的認可,這對於希望在國際舞台上發展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
銘傳大學外籍生人數近5000人,相當於每四位同學就有一位是外籍生國際教育交流處處長劉廣華指出,銘傳大學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合作交流,與超過360所國際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提供學生多種海外交換和實習的機會。銘傳的國際學生來自超過90個國家,每年報名人數持續增加,這充分顯示銘傳大學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面對少子化帶來的挑戰,銘傳大學積極採取多項因應對策,包括加強國際招生、拓展海外教育市場以及提升教學品質。銘傳持續擴大國際合作,增加跨國學術交流與實習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在全球化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銘傳一週NO.1200 新聞提要
112學年度第二學期第十七週 / 銘傳校園焦點
銘傳畢典 4,340人學成離校邁步向前銘傳大學112學年度畢業典禮,6/8(六)下午和晚上於桃園體育一館、6/9(日)晚上於台北逸仙堂舉行畢業典禮,銘傳大家長李選士校長,在驪歌聲颺時刻,祝福銘傳畢業同學勇敢邁向下一步,畢業快樂!心想事成!前途似錦!築夢踏實!
本期(6/10-6/16)新聞焦點 #